姓名/照片 | 簡歷 |
謝立賢 |
一、出身宜蘭農村,熱愛農村關心農民生活,秉持著宜大人勤儉踏實之精神,將所學運用農村發展、回饋農村,深獲基層農民所肯定;而其人格特質謙虛有禮、積極進取、踏實樂觀具備宜大人的精神。 二、現擔任宜蘭市農會總幹事乙職,由於農民的支持已續任四屆農會總幹事,謝校友將在校所學的應用在農會的經營,以企業化經營理念帶領農會邁向卓越,農會經營績效卓著、財務結構健全,因此經行政院農委會評定為績優農會總幹事,農會並曾榮獲農委會所頒發信用部營運績效傑出獎及營運成長獎等殊榮;而在農業推廣方面,致力於整合農業產銷組織,運用農民力量,推動宜蘭具地方特色農特產品如蜂產品、青蔥、大蒜等,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建立品牌形象,增加農民收益,深獲都會區消費者所肯定與喜愛。 三、熱心推動校友會業務及校友聯繫活動,並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活動以宜大人為榮,讓社會大眾更認識宜大人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
李國明 |
一、99年度成功研發首創「宜蘭地區蓮霧提早催花調節產期之應用」,生產之優質蓮霧於每年母親節前後搶先上市,召開全省田間成果觀摩及品嚐會,人數達250人,每公頃純收益可達100~120萬元。(附:宜蘭地區蓮霧提早催花調節產期之應用1篇及2010年宜蘭地區果樹產業發展研討會專刊P27~42) 二、99年度研發「宜蘭地區哈密瓜有機溫網室栽培」成果顯著,即施用矽酸瀘渣及菸骨粉可提高產量及品質,減少土壤病害之發生。(附:財團法人中正農業科技社會公益基金會99年度科技研究計畫研討會專刊P54~63) 三、98年度編著「高接梨栽培管理手冊」一本,屬農業經營專區技術叢書,供果農採行,廣被利用,提升產業競爭力。(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069號P1~36) 四、97年度編著「高接梨施肥技術」乙冊,改善果農施肥技術,穩定品質及市場行銷。(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055號) 五、研發「優質蓮霧種苗快速繁殖技術」移轉給宜蘭縣員山鄉農會,於97年度完成技轉1項。(附:97年蓮霧技轉相關文件2頁) 六、96年度輔導宜蘭縣三星鄉農業經營專區撰寫「高接梨專業栽培管理作業」推廣手冊乙本,有助於三星上將梨之栽培技術之提昇。(附:宜蘭縣三星地區農會印行P1~67) 七、96年度協助母校(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辦理加速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之推廣教育講習,嘉惠農民。(附:母校食品科學系感謝狀1張) 八、95年度研究著作「金柑無毒化種苗生產檢疫與繁殖體系之建立」抽印本。(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24輯P53~65) 九、94年度編著「金柑良好生產準則(TGAP)」積極推動果樹產銷履歷,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貢獻良多。(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編撰2005年版1冊) 十、曾擔任原住民、羅東、宜蘭社區大學講師前後6年,課程:休閒農業有機蔬果及經濟果樹栽培研究班。(附:部分社區大學聘書8張暨授課講義24種) 十一、研究寄接梨嫁接花苞利用100℃融點石蠟液包裹嫁接技術,比傳統套袋提高花苞嫁接成活率10~20%。(附:寄接梨研究著作及技術,民國86~91年共5篇) 十二、引進低需冷性平地甜蜜桃之研究試驗改良,配合農試所育成台農甜蜜桃新品種示範推廣,造福農村。(附:相關平地甜蜜桃研究著作及發表文章,民國87~90年共4篇) 十三、執行花宜兩縣組成之蘭花文旦策略聯盟工作推動小組成員,負責文旦栽培技術提昇及品質檢測工作。(附:文旦栽培技術,民國87~89年共3篇) 十四、引進並開發具地區特產哈密瓜等,成果輝煌,全縣瓜類栽培面積曾達500公頃,活絡農村經濟,貢獻甚鉅。(附:相關哈密瓜等研究著作及技術,民國78~86年共7篇) 十五、研發外銷切枝銀柳栽培技術,提昇品質及保鮮貯藏。銀柳在宜蘭地區已成為最具地方特色之花卉,面積曾達120公頃,外銷馬來西亞等地區,對增加農家收入,助益良多。(附:銀柳研究著作及技術,民國78~84年共4篇) 十六、曾獲選中國園藝學會八十六年度優良基層人員獎,於中華農學團體聯合年會上接受褒獎。(附:褒獎特刊,民國86年1冊P77) |
林建財 |
一、因研究與創新獲台灣省政府工作模範,並獲行政院核定全國模範公務員。 二、負責全台每年60億自來水材料採購、對提高品質、降低成本,貢獻宏大。擔任花蓮、宜蘭自來水管理處經理期間,經營管理績優,裨益國家、社會,足資表率。 三、推動生態環境教育並完成母校與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協議。 |
李振隆 |
李振隆校友為民國48年從台灣省宜蘭農業職業學校高級部畜牧獸醫科畢業,台北縣泰山人,自小在泰山長大,因就學的關係與宜蘭結緣。民國92年李校友從泰山戶政事務所退休後,致力從事各項志工活動。除了擔任慈濟志工外,也加入各種志工團體的培訓,例如在山腳社區擔任志工隊長,大力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計畫,進行居家環境維護愛家總動員、推展台北縣行動式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等各項活動,照顧長者、擔任獨居長者的陪伴者,落實「在地安養」、也參與各種兒童及社區團體的志工服務;民國99年獲內政部教育業務志願服務金質獎表揚。 退休後的李校友,除了參加各種校外的志工服務工作外,更不忘回饋母校。退休後,在本校尚未有志工入校服務前,主動打電話給學校,表達願意返校擔任志工的意願。李校友為本校圖書館第一位志工,從民國92年9月起,每週四自費從台北坐車至本校圖書館服務,默默付出,十年如一日,累積志工時數高達600小時以上。 而李校友除付出時間外,更以實際的行動關心本校清寒學生,從92年起提供本校清寒學生獎學金,每學期3名同學,每位5000元,每年提供3萬元獎學金,鼓勵本校清寒優秀學生繼續向前。其悲天憫人、愛護後學之心,讓人欽佩。 本校近年來大力推動學生品德教育及多元成長,希冀學子除了知識的提升外,更能注重德育的成長。品德教育自古以來向為教育基礎工程,亦可謂一種引導學子朝向知善、樂善與行善的歷程。李校友熱愛母校、志願服務、捐獻奉獻的精神,皆符合近年來本校推動的目標,堪為本校同學和同仁們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