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
Cheers 快樂工作人
「我的首要挑戰是,要去哪裡找老師?」當時作為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專任教授的陳怡伶,臨危受命接下專班主任一職,「當時原住民專班並沒有額外編列員額,必須從幾乎緊繃、已經超鐘點的各系所老師裡,針對專班課程抽選相對應的師資開課。」
陳怡伶在盤點相關系所時發現,五十五門的專業必修課,再怎麼精算,還是會留下四到五門課的師資缺口,必須請外聘老師支援,更遑論熟悉原住民文化的老師們不多,令她傷透了腦筋。
突破重重挑戰與磨合,師生共同成長
好不容易,陳怡伶在開學前找齊了師資,另一個挑戰卻接踵而至!為了與繁星、申請,及分發入學等其他招生管道而來的學生做區隔,在設立原住民專班入學標準時,「除了必須具備原住民的當然條件之外,我們重視的是原住民學生的實作能力,學科成績反而不是最大的考量,」再加上這是東部唯一以農、林、工業為主的原住民專班,過去必須繞過大半個臺灣、前往屏東科技大學或西部其他大學就讀的花蓮高農、光復商工畢業生,從此可以留在東部念大學,光是花蓮高農畢業生,就占了專班三分之一。
不過專班學生的學科能力,通常與其他同學有不小的差距,這讓大部分非技職體系出身的老師們經歷了一段適應期,需要調整教材難易度,從基礎的理論開始講授,「在實務上,老師們也逐漸摸索出一些方法,例如:生物學課本從原文書改成中文書,部分進階課程的驗收方式,從考試改成提出報告,把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可以吸收、讀得來為主,如果真的沒興趣或跟不上,再輔導他們轉校或轉系。」
針對學習落後的學生,也可以申請宜蘭大學「雁行計畫」課業輔導專案,由教育部高教深耕經費支應家教費用,讓成績達到一定標準的學長姐擔任輔導員,以一對一、一對多的模式進行單科輔導。陳怡伶笑著表示,經過七年下來,專班學生的學科能力的確有所提升,也有學生打算要考研究所,「不過,當時以實務出發,並沒有安排考研究所需要的『專題研究』課程,因此我們正研擬在新學年加入『專題研究』,預備更多學生報考研究所有作品可展示。」
組隊參與U-start原漾計畫,獲百萬創業獎金
在課程不斷對焦、磨合的過程,老師們意識到原本主打的「食品科學」,與原住民議題連結不夠緊密,加上意識到原住民部落中,多有種植農作物的保留地,於是逐漸將課程核心從「食品科學」轉向「林下經濟」和「智慧農業」。
為了鼓勵學生考取專業證照,除了加開農業行政、農產品運銷、生技中草藥等特考相關課程,「生物資源學院原住民專班」還辦理特考衝刺班,鼓勵學生參加原住民特考;同時配合USR計畫,協助部落解決問題之餘,另外開設「創業管理」課程,邀請創業有成的原住民業師分享。二〇二〇年起,學生於每年一月組成隊伍,經由校內育成中心輔導,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原漾創新創業計畫」,連續三年分別以野蜂養殖技術與產品開發、無人機協助部落農業施藥管理與小果油茶開發出來的天然化妝品成立新創公司,獲得至少三十五萬元至上百萬元的創新創業獎金,讓學生在進入職場後,仍有資金可維持公司運作,進行產品或客戶開發。
陳怡伶觀察,原住民學生的實作能力非常強,也擁有創業的原動力,他們身上那股創業、嘗試向政府機關提計畫案的勇氣,正是鼓舞其他同學創新的力量。對於老師們,也嘗試改變教學模式,收到學生正面的回饋,現在原專班的學生甚至可以擔任計畫案助理、承擔許多師長們交付的責任。陳怡伶欣慰地表示,老師們都感受到教學現場的品質提升,「這都是當初料想不到的驚喜啊!」
圖片來源: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