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上下游新聞》報導:宜蘭女團「魚仔青」左手架網站賣魚,右手掀漁村復興

照過來,這裡的魚仔尚青啦!

宜蘭女團「魚仔青」左手架網站賣魚,右手掀漁村復興

2023-05-08

上下游新聞

 

魚仔青是由四位宜蘭大學畢業的青年組成的賣魚團隊,成員們既年輕,又都是女性,在強調陽剛的漁產業中十分罕見。她們每日出海、到漁港挑貨,或者與漁船直購在地漁獲,希望消費者能買到實惠的水產品,漁家也獲得應有的利潤。她們還用活潑的宣傳圖卡與影片,擴大觸及對象。只是幾位年輕女生怎麼會搖身成為走跳在宜蘭漁港及網路賣魚專家呢?全因為她們對台灣漁村有愛!


在漁港採買漁貨是魚仔青團隊成員林曉彤每日的例行工作

在漁港採買漁貨是魚仔青團隊成員林曉彤每日的例行工作。(攝影/廖芷瑩)


看見漁村劣勢,決定撩下去賣魚

下午 2 點,宜蘭的大溪漁港人聲鼎沸,賣魚聲此起彼落,挑櫻花蝦的工人快手稱斤,還有外籍移工們拖拉著沈重的冰塊,行過鮮味四溢的漁獲集中區。然而,國台語夾雜的談話聲中,卻有位 20多歲的年輕女性和大叔與阿姨們有說有笑,俐落地走跳在成堆的鯖魚、白帶魚、馬頭魚與煙仔虎中收貨,令人印象深刻。
 

這位青年,是線上賣魚青年團隊「魚仔青」的成員林曉彤。她每天早上 4 點多起床理漁貨、跟著年長的船長父親出海撈魚,並在下午跟著母親到烏石港、大溪及梗枋漁港喊貨,緊接著趕去羅東殺魚、冷凍包裝,再將數量、魚種等資訊回報給團隊的其他三位成員,讓她們在網路發文行銷賣魚。魚仔青的魚貨從捕撈到出貨,全都由團隊自己包辦,許多固定客源青睞有加,宜蘭亦有幾間海鮮餐廳是他們的忠實顧客。
 

年輕人賣魚不怕勞累,全因為對台灣漁產的關心。「最近去漁港,船回來後就滿滿的都是煙仔虎!因為數量太多,價格就會變很低,連請人去拖冰都划不來,但消費者還是說他們買到很貴的魚。」林曉彤提到,她就讀宜蘭大學發想課堂創業提案時,因為有感於三種漁港弱勢:漁貨產季過剩而被壓低價格、漁村人口老化,以及線上商城多販售國外冷凍進口魚的社會現象,所以和夥伴劉玟婷、楊文甄和陳子堤提出「魚仔青」的構想,希望透過網路直接行銷,讓消費者買到實惠的水產品,也透過直接收購漁船貨,幫助漁民獲得更好的漁貨價格。 
 

優秀的提案讓她們獲得 2021 年教育部青年發展署「U-start 創新創業計畫」獎金支持,開始架設賣魚網頁,也開設臉書「魚仔青線上魚舖」,希望消費者不只能在網路買到新鮮漁貨,更能透過她們的宣傳,瞭解魚的種類、習性與生長環境等知識,貼近與台灣漁村的距離。


林曉彤家從爺爺時代留下的「明勝發 88 號」,幾乎每天都會從烏石港出港捕魚

林曉彤家從爺爺時代留下的「明勝發 88 號」,幾乎每天都會從烏石港出港捕魚。(攝影/廖芷瑩)

 


女性青年創業壓力大,透過分流鎖定客群 

不過看似順遂的起步背後,四位青年其實扛著零經驗、性別刻板印象和未來發展的壓力。林曉彤回憶:「光是殺完魚後應該要『先冷凍,再真空包裝』,就試了好久……」。
 

試錯的過程,除了產品包裝,也包含網路行銷。林曉彤補充,成員們在大學學習商管科目時,雖然懂一點行銷原理,但實戰時卻發現與理論有所落差。例如,她們原本只仰賴網站銷售,也陸續下網路廣告,但幾個月才後發現, line 社群的建立以及一對一的回應才能增加銷售。「如果顧客在網路下單提到要什麼魚,但那幾天剛好沒有,也是很麻煩……所以網站現在只會銷售穩定、量大的魚貨,line 群就可以 po 當日即時的。」網路與社群經營的分流,區辨顧客的差異,是他們摸索出的網路賣魚法則。
 

此外,剛從大學畢業的四位青年要投入漁業,也經歷許多家庭溝通。負責會計及行政工作的楊文甄提起,家裡期望她拿到金融與會計學位後到大公司上班,有穩定的收入。同時,四位女性更要抵抗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他們(長輩)還是會覺得,好好的女孩子把自己搞成這樣做什麼?」楊文甄一提這事,其他成員們點頭如搗蒜,都對這句話感到熟悉。林曉彤也苦笑地回憶,去漁港選貨時,總有長輩想把自己的兒子介紹給她,因為這樣他們家就可以「多一位幫手」。「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林曉彤覺得好氣又好笑,不過也道出年輕女性創業的無奈。 
 


魚仔青的團隊成員:由左至右分邊為劉玟婷、楊文甄、林曉彤與陳子堤

魚仔青的團隊成員:由左至右分邊為劉玟婷、楊文甄、林曉彤與陳子堤。(圖片提供/魚仔青)


 

教導顧客烹飪方式,才能推銷新的魚種

然而,年輕的她們自有創業的本事,她們選擇網路行銷,因此顧客遍及全台。負責行銷的陳子堤說,一般顧客常在超市買鮭魚等進口魚習慣了,「所以像是尖梭、盤仔或黃魽,都會讓他們覺得很特別」。但也因為顧客不熟悉這些魚種,她們會在私訊中一一回覆顧客的困惑,包括如何料理和吃魚。「我們很多顧客是家庭主婦或主夫,他們接觸新的魚,我們就教他們怎麼料理」。
 

也因為與顧客交手多次,魚仔青逐漸發展出「魚魚料理小教室」以及「今天吃什麼」系列影片,讓顧客知道不同魚類的合適料理方式。陳子堤說:「就像剛接觸魚的人,可能不知道黃目鰱其實是要剝皮,然後適合鹽烤、紅燒及煮湯……」
 

不過不在漁村旁長大的成員們原本也不知道這些知識,但因為創業需要,所以透過自學與詢問長輩增加專業。有趣的是,她們將自己學習的歷程分享給顧客時,更能讓平易近人的魚類知識深植在顧客心中。「顧客也說這些解說很受用」,陳子堤表示,顧客的回饋讓她們能持續改進產品的品質與方向,創造更多有趣的企劃。
 

雖然艱辛,但楊文甄說:「對我來說做下去了,就有責任把自己選的事完成!」她認為創業要有成績,才能跟自己的人生交代,其他成員也邊兼職或進修,一起渡過公司的成長階段,期望未來依舊能一同打造漁業的新路途。

 

魚仔青透過臉書發文,教顧客認魚與買魚訣竅。 魚仔青透過臉書發文,教顧客認魚與買魚訣竅。

魚仔青透過臉書發文,教顧客認魚與買魚訣竅。(取自魚仔青臉書)
 

 

從漁港到漁村,讓年輕人看見希望

因為工作的關係,魚仔青的成員們經常奔波在宜蘭的小漁村中,也深刻體會漁村人口老化的困境。「我們調查過,光是大里老街,現在只有 46 戶,人數不到 100 人,平均年齡則是 70 歲以上。」負責創生業務的楊文甄提起,她們透過宜蘭大學的計畫來到大里老街時,才發現漁村老化的情況超乎想像,屋子裡不是 70 歲以上的獨居的老人,要不就是空屋,街道上鎮日都安安靜靜,也缺乏許多基礎設施和醫療資源。
 

團隊的合作老師,也是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系主任蕭瑞民教授提到,大里及宜蘭海邊的幾個鄉鎮其實是重要的漁業經濟與文化瑰寶,但卻時常被遺忘。「我們希望宜蘭大學畢業的學生,能夠為宜蘭做點什麼。」系上與剛畢業的魚仔青團隊合作,一起參與地方創生活動,希望共創漁村的新未來。
 

因此,魚仔青的銷售團隊也在工作之餘,幫忙辦理地方導覽,之後更規劃開設附近唯一一間咖啡館,提供遊客一個新的休憩地點。她們希望外界逐漸瞭解漁村的故事與現況後,能慢慢帶入更多遊客或公部門資源,讓年輕人重新看見此地的希望。
 

結合地方創生工作,的確讓魚仔青的工作量增加,但她們每日穿梭在魚貨之間時,也在臉專用心介紹宜蘭幾個漁港,讓大家瞭解漁貨來源地的故事。她們期望與漁村共好,才能立足台灣東北角,和宜蘭的漁村一起成長,長出更強健的未來。
 


魚仔青與宜蘭大學合作的大里石頭屋據點

魚仔青與宜蘭大學合作的大里石頭屋據點。(攝影/廖芷瑩)
 

更多校園故事 歡迎追蹤校友服務中心

中心臉書 FaceBook 粉絲專頁    校友好夥伴(@his9051o)    instagram (@niu_asc)

瀏覽數: